【后湖書院】行業(yè)訪談:建筑師羅朝陽
羅朝陽
永信和瑞董事、建筑設計院院長
● 湖南省建筑師學會理事
在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和設計品質要求背景下,設計院怎么才能走出艱難時期?
★羅朝陽:
首先回答前一個問題:大師影響。
在年輕時,從業(yè)的初期,學習大師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。大師一般都是綜合性的,解決了時代性的某些問題,或者在某一個方向趟出來一條新的路徑,可以比較快捷地指引初學者。年輕時也有激進反叛的時候,甚至拒絕形式語言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形式也是有深沉邏輯的,形式也可以是本質,我們會在肯定與否定之間搖擺,這個搖擺是應該的,讓我們加深了對世界的深度認識。對大師的學習也會是搖擺式的。
所以說,從我個人角度,30歲時,可能會喜歡深沉形式主義的大師,比如說路易斯·康或者卡羅·斯卡帕一類。當然,柯布西耶這一類英雄式的、劃時代意義的建筑大師,給人的影響是綜合的、久遠的,可能滲透到潛意識中了;阿爾瓦· 阿爾托是一個情景式的,要實地體驗才能體會他的好,年輕時游歷少了,錯過了阿爾托,這肯定是一個遺憾,我們的經(jīng)驗中還錯過了許多新藝術風格時期的大師。對大師的學習研究會是一個長期的工作。
所以,到了40歲、50歲,你從業(yè)也有30年以上了,可能你設計的來源與取向會更多元:向民間學習,向日常學習,向綜合修養(yǎng)學習,向古典學習,向不那么大師的設計師學習...
年紀大了,不會奔大師而去。大師高妙的地方,去經(jīng)歷過、歷練過,可能成為你邏輯演進中的本能了,內(nèi)化了,會潛意識調(diào)用。
關鍵是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建筑學,基于個人經(jīng)驗的自己的建筑學觀念。
然后,回答后一個問題:成功的設計關鍵點。
我一直認為,設計師是一個架構師,不是什么都要原創(chuàng)。像鄧小平——“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師”。他不一定什么都懂,但是他搭建了一個架構,各種東西都可以裝進去,他構建了一個自足的元宇宙架構,大家都參與進來,以自己的經(jīng)驗見識充實這個架構中的細節(jié)。
做設計的時候,你會將所有的大師丟到一邊去,把雜志放開,那些僅可以當閑書看。我們要從每個設計的出發(fā)點去思索。真正開始設計時,是一種放空、放松的狀態(tài),將人生的好經(jīng)驗放進來,或者現(xiàn)場的直覺等放進來,思索每一個設計的錨固點,從原點出發(fā),養(yǎng)大一個思維。
設計師狀態(tài)很重要,只要一個出發(fā)點打動了你,撩撥到你,讓你有往下做的激情與動力,這個起心動念對設計師很重要。
這也是個人認為的成功的設計關鍵點,也是基于內(nèi)在的設計思維角度的一家之言。